sponsored links

鄧小平逝世25週年紀念丨他的偉大在於:對內不折騰,對外有謀略

小平的可貴,就是對內不折騰,對外韜光養晦,死死抓住這幾十年難得的國際環境,果斷把中國推上了一個臺階。

研究歷史的人總喜歡說歷史的必然,個人只是被歷史推動。這種觀點非常平庸,而且特別不符合中國國情。

有一種說法,認為鄧小平搞改革開放只是歷史的偶然,假如當時沒有鄧小平,其他領導人也會搞改革開放。

這樣的看法似乎立不住腳。

可以說:沒有鄧小平,就沒有改革開放。

雖然是順應大勢,但改革是否必然,是否會有那樣的力度魄力,是否會用這種形式,這個速度、規模,那就不好說了。看看東邊的鄰居,他們未必沒有改革呼聲和歷史必要性,幾十年了,改了個啥?

今天的人,根本無法想象文革剛結束時整個社會思想僵化到什麼程度。當時如果沒有小平出來,最多就是回到50、60年代文革前的路線,當然會比文革10年務實,小修小補,但今天這種全面開放、市場經濟那是想都不用想。再合理的歷史趨勢,假如沒有人以堅定意志強力推動,那也是不可能實現的。

歷史大潮,稍縱即逝,奔流不回。看中國近代以來一些關鍵節點,都是陰差陽錯,與機遇失之交臂。

小平的可貴,就是對內不折騰,對外韜光養晦,死死抓住這幾十年難得的國際環境,果斷把中國推上了一個臺階。如果當時磨磨嘰嘰,優柔寡斷,拖到今天虎視眈眈的川普時代,再想開放也不成了。

小平的意義恰恰是超越了僵化的意識形態話語。他是個注重實際的人,他知道中國最關鍵的不是說,而是做,為老百姓要的是裡子,而不是面子。所以他說不爭論,他的策略是,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就留給未來。

有些事情是爭論不出個所以然的,是爭論不出生產力的,是爭論不到綜合實力的。

沒有一個國家是靠打嘴仗勝利的。

197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小平做了一個講話,題目叫《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別小看這個看上去普通的標題,其實包含了這之後中國驚天鉅變的基本原力。

歷史是合力,但歷史也需要槓桿。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三句話有著豐富的潛臺詞、高度的政治智慧、無窮的後續可能性。就這三句話,除了小平,別人想也想不到,想到了也不敢說,說出來也沒用。

今天浩浩蕩蕩的留學大潮,也是小平拍板推動的。

穿越到1977年,大家想一想自己和周圍人當時的認識水平,就明白小平推動的思想解放實在了不起。僅此一點他就秒殺同儕。

1977年8月3日,小平主持科教工作座談會,會上當時教育改革的勇將溫元凱提出了十六個字的高考恢復方案:“自願報考,領導批准,嚴格考試,擇優錄取”。

小平聽後當場說:溫元凱,至少採納你四分之三,第二句“領導批准”可以拿掉,考大學是每個人的權利,不需要領導批准。不需要領導批准。

這簡直是破天荒,讓很多人大跌眼鏡,領導不批准,這事怎麼辦?會不會犯錯誤?領導不批准,領導的權威在哪裡?黨委的權威在哪裡?

對不起,有些事情就是個人的權利,真的還不需要領導批准。領導操心操的太多了,有時候是需要休息的。

小平就是這樣豁達而明朗。

停止上山下鄉,讓知青回城,當時城市沒有工作崗位,很難一下接受那麼多人,無法安置怎麼辦,搞出大亂子怎麼辦,誰敢拍這個板?鄧小平。

包產到戶,阻力重重,大多數幹部都不同意。小平在1980年5月31日同中央負責同志作了一次談話,在關鍵時刻專門表態支援阻力重重的農村包產到戶政策。《鄧小平文選》第二卷收錄了這篇講話,定名為《關於農村政策問題》。

一個能真正推動歷史的人,需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眼界、意志、威望。三者具其一,在1977年的中國並不少,三者具其二的,也有。三者俱備的,只有小平一人。

但小平看上去並不是一個具有宏大構思,思想深刻,滿懷理想遠景的人,今天批評他的人,常拿“貓論”“摸著石頭過河論”說事。其實,他們完全說反了。不搞宏大構思,摸著石頭過河,恰恰是最了不起的地方。歷史上,各種各樣空頭支票、漂亮口號把人害慘了,小平不願意那樣做 。

最令人敬佩的,是鄧小平對下面的信任和放手。他老老實實承認自己沒有什麼想法,就是讓下面的人解放思想,膽子大一點,步子快一點,先幹起來再說,錯了再改,別太出格就行。

這裡面體現的是中國的傳統治國理念,最上層是無為而治。上層無為,調動的是下面積極作為。

鄧小平曾說:“我們的政府管得太多了,要儘可能少管。”

有人少管,就會有人多幹;上面的多幹是添亂,下面的多幹才是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他還對金庸說:“政治家不要主意太多”

。沒有那麼盡事皆知的聖人,領導更不可能主意多多,諸事皆管,講話必重要,指示必英明。這樣的人是不存在的。

所謂“不折騰”,就是無為而治。無為不是不為,恰恰相反,無為而無不為,給老百姓空間,給社會大眾選擇,這是思想解放的精髓所在。

鄧小平的眼界、意志、與威望,是他一生經歷積累形成的。沒有多少人像他這樣一次次大起大落,他經歷了黨政軍中央地方文化科技外交等一切關鍵崗位鍛鍊,見識的多了,思考的也就多了,思維就不那麼狹窄。

16歲去法國,從1920到1926年,他在法國度過了一個人最黃金的青春年華,也是知識結構和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

1975年訪問法國時,他參觀了工廠和農村,目睹了法國發生的巨大變化。鄧小平赴聯大演講,別人問他最想看什麼,他說:華爾街。

鄧小平是睜眼看世界的人,心裡裝著國家,眼裡看著世界,不封閉,也不亂來。他在世時,老有人嚷嚷要跟美國全面對抗。鄧小平說:我是會打橋牌的,不要以為你有四個K就了不起了,別忘了人家還有四個A呢。

不對抗並不意味著就是軟弱。在外交方面,鄧小平堅持的是務實主義路線,這也是國際通行的準則。

他訪問完美國,就對越南對手,狠狠地教訓了這個惡鄰,也讓蘇聯有所顧忌,老實收斂起來,從而為中國開創一個良好的開放環境。

他不是個不會彎腰的人,但他有他的底線。

今天和小平在世的時候都有不少人罵他,這其實正是小平了不起的地方。你只要在他之前的時代罵罵領導人試試就明白了。那麼,是他沒有能力讓罵他的人閉嘴嗎?不是的,他是個超級政治強人,有這個能力。他也沒有在他威望達到頂峰的時候搞個人崇拜,假如他那麼搞的話,在中國很容易成神,今天罵他的人只會頂禮膜拜了。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有一位領導人全世界公認的,那就是鄧小平。

作為一個歷史人物,小平同志也必須接受歷史的評價,而無論評價如何,小平同志是中國改革開放最主要的開創者,正是他主導的改革,徹底改變了新中國成立後長時間的“短缺經濟”的現實,也由此,主觀、客觀地推動了中國政治、社會、思想、文化等方方面面領域的變革。沒有鄧小平同志,中國的歷史會被改寫。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小平同志的人望是無可比擬的,因而有了鄧小平理論,這是全黨在改革開放中形成的共識。這也反映了絕大多數人對於改革開放的認識。

然而,似乎在最近幾年,對於小平同志的評價,社會上產生了一些分歧,而分歧的焦點在於,改革開放過程中衍生出來的一些“副產品”——腐敗、貧富差距、意識形態混亂、新自由主義氾濫、道德滑坡,等等問題,很多被歸結到了小平同志身上,彷彿他的方針政策導致了以後的消極現象。

由此產生了一個問題,我們如何評價一位領導人。

對於一個領導人的評價,有三個維度:使命、擔當和“侷限”,從這三個維度來評價小平同志。

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問題,而問題的集中表現,就是一個時代的主要矛盾。對主要矛盾進行破題、突破、解決,就是當代領導人的使命,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才是符合歷史決定論的。

那個時代,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當務之急是,蘇共已垮臺,如果中國人民再窮下去,社會主義就沒有出路。能不能認識到這一主要矛盾、能不能看到這一歷史使命,是對領導人的第一個“大考”,毫無疑問,鄧小平始終清醒。

使命在肩,但未必每個人都敢於擔當。戈爾巴喬夫臨陣逃脫一敗塗地,時刻提醒我們領導人擔當的重要性。而在擔當的問題上,小平同志是沒有絲毫猶豫的。

對於改革開放,黨內的阻力遠比我們想象的大,面對阻力,小平同志不是“小步慢走”,而是“大步快走”,以至於連西方世界都對中國產生了誤判(以為中國已經“和平演變”)。這樣大步子的改革,對於鄧小平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和同志們的不解,可以說,沒有小平同志的擔當,今天的中國不會有如此巨大的成就。

最後我們要談到“侷限”,之所以要打上雙引號,是因為這個侷限,並非領導人個人的侷限,

而是歷史的侷限。一代人克服、解決那一代最迫切、最危急的問題,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不能指望一個人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那樣的話還要後人幹什麼?

隨著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主要矛盾也必然由量變到質變,產生新的一個個問題,從而形成新的主要矛盾。在這舊的歷史環境下產生的新的問題,這就是歷史的侷限性,有待在新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條件下,予以解決。

鄧小平的方針政策在他所處的時代是正確的,但隨著時間、環境條件的變化,這些方針政策必須有新的調整。所有的這些,又構成了繼承者的新的使命,這才是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認識。把新的問題推給歷史人物,是不負責任的。

同樣,用現在的眼光和標準去苛求過去的意識與行為,

同樣是不科學、不理性的。

腐敗、貧富差距、意識形態混亂、新自由主義氾濫、道德滑坡……這些問題確實存在,有些也確實因為改革開放過程中一些政策失誤所致,但所有的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在今天的歷史條件下加以研究和解決的。

小平同志生前,看到了這些問題的苗頭,並且予以警示,可以說,他的歷史使命已經超額完成,我們沒有理由苛求他。我們需要的是有鄧小平的智慧與膽略,來解決好當前的問題。

鄧小平逝世25週年紀念丨他的偉大在於:對內不折騰,對外有謀略

分類: 財經
時間: 2022-02-17

相關文章

“東數西算”:努力構建數字時代“經濟新版圖”

“東數西算”:努力構建數字時代“經濟新版圖”
5月24日拍攝的貴州省貴安新區華為雲資料中心專案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9月14日拍攝的貴州省貴安新區華為雲資料中心.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9月14日拍攝的貴州省貴安新區華為雲資料 ...

智慧醫療+智慧城市+資料中心+5G,股價強勢向上突破,還能進場嗎

智慧醫療+智慧城市+資料中心+5G,股價強勢向上突破,還能進場嗎
一.熱門個股解讀--萬馬科技(300698) 二.後市分析 萬馬科技(300698)該公司的產品包含通訊網路配線及資訊化機櫃產品和醫療資訊化產品兩大類.公司最賺錢的業務就是技術服務費. 該股比較強勢的 ...

從3D影象到資料中心,不斷進化的GPU

從3D影象到資料中心,不斷進化的GPU
前言: 外有遊戲影音. AI等技術發展的推動,內有國產化和供應鏈安全的需求,國產GPU行業將迎來一個很長的景氣週期. 作者| 方文圖片來源 |網 絡 成長下的優勢推動GPU市場 從單純的圖形控制功能發 ...

構築自主可控的資料中心“底座”為全屋智慧家居資料安全保駕
數字經濟時代,資料已成為關鍵生產要素和重要戰略資源,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一方面,數字經濟的發展建立在大資料的開發應用之上:另一方面,資料安全與隱私保護也日益受到廣泛關注. 2021年6月1 ...

位元組跳動資料中心支出超過騰訊,在中國僅次於阿里巴巴

位元組跳動資料中心支出超過騰訊,在中國僅次於阿里巴巴
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新資料顯示,超大規模提供商運營的大型資料中心的總數量在第二季度末增加到了659 個,自2016年年中以來翻了一倍多. 就地區而言:美國和中國繼續佔主要雲和 ...

馬斯克:特斯拉已在中國建立資料中心,所有資料都會儲存在中國
來源:中國青年網 在2021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特斯拉公司執行長伊隆・馬斯克透過影片連線表示,特斯拉已在中國建立資料中心,所有資料都會儲存在中國,只有少量訂單資料在獲得批准後才會出境.

為資料中心降低能耗提供解決方案
5G時代,資料中心在高速增長中出現的高能耗問題,一直被視為資料中心綠色發展的壁壘.相關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資料中心用電量突破2000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超過2%.今年7月工信部發布的& ...

光環新網:北交所設立將對北京地區資料中心需求帶來積極影響
e公司訊,光環新網(300383)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認為北交所的設立將對北京地區資料中心需求帶來積極影響.

“青藍結對 薪火相傳”——學洲小學第二屆青藍工程啟動暨師徒結對儀式

“青藍結對 薪火相傳”——學洲小學第二屆青藍工程啟動暨師徒結對儀式
九江新聞網訊(宗芳平)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人生得一良師,會讓青年教師在教學道路上少走很多彎路,早日成為教育隊伍中的棟樑.為了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促進青年教師 ...

中國銀聯釋出國慶假期交易資料:國慶假期銀聯網聯交易金額超10萬億元
中國銀聯今天(10月8日)釋出國慶假期交易資料.10月1日至7日,銀聯網路交易金額2.72萬億元,交易筆數48.63億筆,日均交易筆數同比增長31.73%. 銀聯的資料顯示,"吃.住.行.遊 ...

大資料產業規模持續增長 2023年將超過萬億元
近年來,以大資料為核心的新一代資訊科技革命,加速推動我國各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大資料技術的廣泛應用,加速了資料資源的彙集整合與開放共享,形成了以資料流為牽引的社會分工協作新體系,促進了傳統產業的轉型 ...

中國算力發展指數白皮書(2021)

中國算力發展指數白皮書(2021)
全文共計1361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來源| 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轉載請註明來源) 編輯| 蒲蒲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算力作為數字經濟時代新的生產力,是支撐數字經濟發 ...

西博會聚焦新技術、新產業、新領域:為中國西部發展注入新動力
中新網成都9月18日電(單鵬 嶽依桐 陳靜)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八爾湖鎮,萬畝柑橘園鬱鬱蔥蔥,在這個雨量充沛.氣候溼潤的地方,手機變成農業生產新"農具":哪塊土地缺水缺肥,手機就接到 ...

全國高效能計算學術年會將在橫琴舉辦 逾300位行業“大咖”共話“智算融合”
橫琴再次迎來大型學術盛會.第十七屆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全國高效能計算學術年會(簡稱HPC China 2021)將於10月21日至23日在橫琴舉辦.大會以"智算賦能·共贏未來" ...

江山代有才人出——任正非與華為科研人員談科技創新

江山代有才人出——任正非與華為科研人員談科技創新
我不是科學家,也不是電子類的專家,即使過去對工程技術有一點了解,和今天的水平差距也巨大.今天跟大家對話,我倒不會忐忑不安,說錯了你們可以當場批評.畢竟你們是走在科技前沿的人,我錯了也沒有什麼不光榮,畢 ...

任正非對話華為科研人員:如何有質量地活下去
9月14日晚,第一財經記者獲悉,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今年8月於中央研究院創新先鋒座談會上對話部分科學家.專家.實習生.任正非表示,不僅僅要在5G上引領世界,更重要的是,華為是要在一個扇形面上引領世界. ...

江山代有才人出

江山代有才人出
2020年4月30日,華為員工在珠峰安裝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 ■我們被美國打壓的這兩年,人力資源政策從未變過,公司不僅不混亂,反而是內部更加團結. ■我們研究6G是未雨綢繆,搶佔專利陣地,不要等到 ...

任正非最新談話:江山代有才人出

任正非最新談話:江山代有才人出
任正非 資料圖 江山代有才人出 --任正非在華為集團中央研究院創新先鋒座談會上與部分科學家.專家.實習生的講話 2021年8月2日 我不是科學家,也不是電子類的專家,即使過去對工程技術有一點了解,和今 ...

算力網路及在6G時代發展的思考
一.算力網路的三個再思考 1.對計算體系的再思考--不斷解決結構瓶頸 計算機體系結構上的瓶頸:馮諾依曼架構帶來的記憶體牆.功耗牆(矽基晶片單核製程將在3nm達到極限).軟體本身逐漸走向Software ...

中國移動楊傑董事長在2021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主旨發言

中國移動楊傑董事長在2021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主旨發言
"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今天(9月26日)在浙江嘉興的烏鎮開幕,本屆大會集中呈現了網際網路技術最新成果,聚焦數字賦能.共創未來.中國移動楊傑董事長在2021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