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晚,在《足球之夜》特別節目“歡迎回家”中,央視記者艾婷婷對剛剛榮得亞洲盃的女足球員王曉雪進行了採訪。
談到去年東京奧運會成績不利時,曉雪有些無奈:“我的目標其實也沒有那麼多,只是想著能好好發揮,不要再被罵了。”
記者艾婷婷說:“聽到曉雪這句話的時候,說實話,哎,我真的是......雖然看著你在笑啊, 但是覺得心裡真的很心疼。真的很希望我們的球迷對女足姑娘們多一點理解和支援。”
艾婷婷話音剛落,剛剛還在哈哈大笑的王曉雪失聲痛哭……
去年東京奧運會時,中國女足表現不佳。
三場小組賽,中國女足共踢進6球,失球總數卻高達17球。中國女足的奧運會之旅戛然而止。
在當時表現糟糕的中國女足隊中,王曉雪是更糟的那個。
對陣巴西和尚比亞的比賽裡,她幾次犯規送點,尤其是對陣尚比亞時,其表現可以用“災難”來形容。
不但連續被班達打爆,而且在第85分鐘因為自己的一次離譜掄空,導致中衛搭檔李晴潼付出一張紅牌代價破壞班達的單刀絕殺機會。
網路上對她的口誅筆伐格外猛烈。這對於一名20來歲的姑娘而言,實難招架。
中國女足也因此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網暴風潮。
輪到今年的女足亞洲盃決賽開戰。
上半場中國女足被韓國隊死死壓制,以0:2的比分落後韓國。韓國隊主教練臉上笑開了花,似乎已經開始慶祝勝利。
直播間裡,評論區罵聲四起。
直到下半場,女足隊員上演驚天逆轉,以3:2的比分擊敗韓國隊時,謾罵聲才終止。
“被罵”,是運動員經常要面臨的窘境。
2012年,倫敦奧運會。劉翔跨過一個欄,就重重摔在地上。
晃過神來,他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跟腱,發現中間少了一截,斷了的跟腱縮到了小腿。
彼時,“疼痛”這個詞已經不足以描述這種可怕的感覺。
他單腿蹦到最後一欄,親吻跨欄後,落寞離場。
▲圖片來自騰訊體育
於是,一位“東方飛人”變成了網友口中的“騙子”、“懦夫”。
那時,沒人願意回頭看看他所創造的震撼世界的成績:
48次世界大賽,獲得36次冠軍,6次亞軍,3次季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直線跑道上突破種族界限的運動員!
教練孫海平曾說,劉翔從一開始,就是隊裡條件最差的那個。是他靠著自己的意志力,才最終站到了冠軍的領獎臺上。
距離2012過去了十年,但凡所有大型國際比賽,“劉翔現象”就輪番上演。
2021年,出征東京奧運會10米氣步槍比賽的年輕小將王璐瑤由於發揮失常,無緣決賽。
賽後,小姑娘發了一條微博表達自己遺憾的心情,卻因此遭遇嘲諷。
被指責失敗了還有心思曬自拍;有人質疑她“太想紅了吧”;還有人挑她用“慫了”這個字眼;也有人批她自拍照穿的是睡衣,抹黑運動員的形象等等。
在壓力下,王璐瑤將該博刪除。
奪得東京奧運會首金的楊倩2019年曬過自己的耐克鞋,被網友扒出後謾罵其不愛國,不配當英雄。
劉詩雯、許昕惜敗日本,錯失乒乓球混雙冠軍,被網友怒斥其是“罪人”。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我們要為運動員說話,要將更多的讚美和鼓勵給予運動員,哪怕是他們失誤了。
事實上,為國爭光,是所有站上賽場時運動員的使命和驕傲,但在賽場之下,他們所經歷的一切讓人難以想象。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並不足以形容他們踏上這條路時所吃的苦。
2008年問世的老紀錄片《紅跑道》,就從一個壓抑、冷酷的視角向大家展示這些運動員們從小面臨著怎樣的艱難人生。
這部紀錄片在國際上一經推出便摘得多項國際性大獎。
但由於部分內容過於殘酷,在國內放映時進行了大幅刪改,將原本70分鐘的時長,刪減至48分鐘。
儘管如此,依然觸目驚心。
01
紀錄片的開頭是在一片鮮紅。
場外帶著上海口音的教練的呵斥下,一個個穿著四角短褲的孩子們做著跳躍翻滾的動作,看起來他們不過5、6歲的樣子。
這些小小的體操運動員,揹負著很多同齡孩子沒有的壓力和責任。
家長也指望他們早日出成績,在體操領域大展拳腳,改變家庭命運。
這裡,孩子們平日的消遣是去現場觀看體操比賽;
為了激起孩子們訓練的動力,教練常常把日常訓練轉化為比賽的形式。
比如,檢驗7個孩子的體操動作,提前準備了六份零食作為獎品,按排名從第1名到第6名依次去挑選。
最末位的則是與國旗合影,牢記自己身為運動員為國爭光的使命,但沒有零食吃。
拿到第七名的小男孩站在教練的鏡頭前,滿臉卻寫著“不甘心”。
又比如,讓兩個小女孩比誰握杆堅持的時間長。
兩個女孩子咬牙堅持,吊在單杆上的雙臂顯現出發達的肌肉線條,臉上露出倔強又痛苦的表情。
左邊的小女孩受不了,不得不放手。
而右邊的小女孩則執拗地和自己較起勁來。
教練走過來摁住她的手指,把秒錶放在她面前給她看……
堅持下來的這位小姑娘,叫王露凝。
小姑娘沉默又隱忍的性格,使得她年少早熟。
不過,用教練的話說,她這氣質,天生就是當運動員的料兒。
進行握槓比賽時,露凝的父親就在旁邊。
他委婉禮貌地跟教練表示,這種訓練方式嚴格了一點,他送女兒來只是為了增強體質,並不指望她拿什麼世界冠軍。
年輕的教練卻有些無奈地說,她也是一位母親,女兒和這些孩子差不多大,能體會父母的心情。
但比起她小時候的訓練強度,這些小女孩已經很輕鬆了。
與奔著強身健體而來的王露凝不同,左邊先鬆手掉下來的女孩鄧彤,心理壓力要大得多。
每次去上體操課,她都要和父親坐渡船橫跨黃浦江。
望著江邊的高樓大廈,孩子們的眼神裡滿是憧憬與期待。
可這座繁華的城市卻與她的家庭毫不相干。
鄧彤一家住在浦東一個破狹小舊的老式出租屋裡,房間侷促狹小,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對自家的經濟情況,鄧彤自幼就一清二楚。小姑娘因此格外懂事,從不任性。
訓練完回到家,手上磨的全是水泡,媽媽給她塗藥的時候,小姑娘忍不住哭了起來。
但是當媽媽建議她不要繼續練時,鄧彤卻堅定地搖搖頭,說:“要賺錢給家裡買新房子!”
這樣的懂事,讓人心疼。
雖然在上次的握槓比賽中敗下陣來,但在體校配備的繪畫課上,鄧彤拿到了第一,收穫了一枚仿製的金牌。
課間休息時,她一個人在教室,面對鏡子,站在凳子上,幻想自己正站在領獎臺上。
小姑娘看著胸前的金牌,驕傲地對鏡整理頭髮,鞠躬致意。
周身彷彿是賽場上萬千觀眾羨慕崇拜的目光和尖叫聲……
值得注意的是,在鄧彤畫裡,金牌的中心是她用畫筆描繪的一張全家福,獎牌的繩帶上寫滿了“中國”。
拿到冠軍,為國爭光,是小小少年心中最神聖的信仰!
另一位叫阿南的小男孩,自小就顯露出超與常人的體操天賦。
這讓教練對阿南格外關注,並抱以很大的期望,日常訓練也更加嚴苛。
可阿南生性敏感、怯弱,教練稍一呵斥,阿南就止不住地流淚。這讓教練感到迷惑。
跟阿南媽媽閒聊時,教練說,阿南聽不得批評,是個性問題。
事實上,無論是教練還是母親,或許都沒有意識到,瘦小的阿南扛著過重的擔子。
阿南一家從潮州搬來,在上海開了一家小超市。
家裡的兩個哥哥都因體操練得不好而被體操隊退回。
作為家裡唯一的希望,母親把所有的寶都押在了阿南身上,經常燒香拜月娘,祈求阿南健康成長,體操之路順順利利,有朝一日能揚名賽場,從而改變命運。
阿南的母親身體不好,隔三差五就住院。
一次,媽媽又住院,無法前去體操隊接阿南迴家,只好被保潔阿姨送到幼兒園過夜。
入夜後,身邊的孩子都已入睡,阿南則在黑暗中,默默抽泣流淚。
虛弱的媽媽曾拉住阿南的手說:你要好好讀書,好好訓練,要拿一個大金牌給媽媽。
小小的阿南忍不住地點頭……
在訓練隊中,還有兩個甩著小辮的兄弟倆,徐志文、徐志武,可可愛愛。
他們的爺爺是一名下水道清潔工。
為了能供兩兄弟念體校,爺爺幹著這個城市裡最髒最累的活兒。
對“小辮兒兄弟”抱以厚望,爺爺對倆兄弟的訓練也格外上心,經常去體操課看孩子們的表現,與教練溝通。
回到家後,還要親自監督他們練習。
為了參加比賽,兩兄弟剪掉了留了八年的小辮子。儘管他們極不情願。
參與嚴苛訓練的孩子基本在5-7歲左右,很難理解複雜的體操動作的原理和訣竅。
大部分時候,他們只是在教練的訓斥與鼓勵下,機械地學習。
在嚴苛的訓練之外,孩子們常常想家。每每痛哭起來,唯有保潔阿姨溫暖的懷抱得以安慰。
可是,當節目組問他們熱愛體操嗎?
他們卻都斬釘截鐵並驕傲地說:愛!
02
紀錄片極度冷靜、客觀地記錄下一段真實殘酷的成長痕跡。
雖然只有48分鐘,依然觸動人心,體校孩子們身上的韌勁兒令成年人也倍感敬佩。
紀錄片海報上有一句話:沒有盡頭,也沒有退路。
從他們的故事裡,我們看到的並不是某個世界冠軍的少年傳奇,而是尋找出路、為國征戰的艱難人生。
年齡,是運動員生涯一道無形的客觀枷鎖。
因此相比於普通人,練體育的孩子必須更早地失去童年,去接受著成人式的苦難。
對於大部分運動員來說,由於一出生就缺乏優良的教育資源,能夠站在國際賽場上為國爭光,同時藉此來改變命運,是他們走上競技體育之路的初衷。
遺憾的是,在這些孩子中,能成為頂尖運動員的,少之又少。
我國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競技體育大國。
特別是跳水、舉重、乒乓球等這種我國常年穩坐國際賽場頭把交椅的專案,能夠被選入省隊,都是千萬分之一的機會。
即便是全國冠軍乃至世界冠軍,要長期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難上加難。
這也是為什麼,任何一個接觸過體育運動的人,都會忍不住為運動員說話。
“勝敗乃兵家常事”是定律,而面對賽場失利的運動員時,不少人就把這句話置諸腦後了。
一把鍵盤,十根手指,輕易抹殺運動員們的辛苦付出,變本加厲地給他們貼上各種各樣的詭異標籤。
可對這些揹負家庭、國家榮譽感的年輕人來說,從小,他們就比任何人都想要贏,比任何人都渴望看到國旗飄揚!
2005年年底,成功摘取了世界花樣滑冰大獎賽美國站雙人滑冠軍之後,風頭正勁的張丹、張昊站在了2006年都靈冬奧會花樣滑冰雙人滑的決賽場上。
此時,俄羅斯名將托特米安妮娜和馬列寧的比分暫列第一,中國選手申雪、趙宏博和龐清、佟健排名緊隨其後。張丹、張昊最後一對出場。
這就意味著,中國隊奪金的希望全都壓在這對搭檔的身上,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為衝擊金牌,上場前,他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用“拋四周跳”這一極高難度組合動作挑戰暫列第一的俄羅斯名將。
此前,這一動作在國際賽事中沒有組合進行過嘗試,就連張丹、張昊在日常訓練中,也僅僅成功過幾次而已。
當《龍的傳人》在都靈帕拉維拉體育館響起,張丹張昊翩翩起舞,配合音樂盡顯大將風範。
進入拋四周跳的環節,全場屏息以待,希望見證這一花樣滑冰雙人滑將具有傳奇色彩的冰上極限動作載入史冊。
只見張昊用力將張丹高高拋起,一剎那,張丹的雙腿重重砸在了堅硬的冰面,撞向了護牆……
全場“喔”的一聲,所有人倒吸一口涼氣……
那種被撕裂的疼痛感,透過直播的慢鏡頭一遍又一遍的傳遞給觀眾。
這樣的摔傷,要繼續完成大幅度的劇烈動作,幾乎不可能。因此所有人都以為他們要放棄這場比賽了。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兩分鐘過後,《龍的傳人》再次響起。
張丹張昊挺拔地站在了花滑賽場的中心,完美地完成了接下來高難度的兩週半跳接後外點冰三週連跳。
輕盈的身姿與《龍的傳人》相映成輝,現場6000多名觀眾起立致敬!
直播這場比賽的義大利國家電視臺和加拿大國家電視臺的電視解說員熱淚盈眶,哽咽難言。
那一刻,沒有人再去在意他們得了第幾名,拿到了獎牌與否……
03
體育精神的初衷,不是靠成績與獎牌來定義。把“失敗”作為運動員人生的禁忌,本就荒謬至極。
事實上,當我們看到運動員們公平競技與較量的熱血時刻,更多的是讓我們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拼搏的力量。
畢竟,無畏的堅持、勇敢的付出、永不放棄的精神、堅定的愛國熱忱,已足夠值得被仰望。
“一想到我可能成為別人的榜樣,就覺得這個機會不容錯過”。(谷愛凌)
大家都愛谷愛凌,也是因為從這個年輕女孩的身上,看到了女性突破無數桎梏的可能性。
他們的存在就是在告訴我們:夠努力,不放棄,一切就皆有可能。
我是青欖君,一個教育行業工作者,關注家庭教育和孩子的學習。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轉發或者收藏。青欖家長地帶,百萬中小學生家長聚集地,讓教育變得更科學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