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7年,重溫《仙劍奇俠傳》,再來看看拜月教主這個人物
2005年上映,由胡歌、劉亦菲主演的《仙劍奇俠傳》是很多80後、90後心中的經典,甚至還被譽為是仙俠玄幻劇的巔峰。
當年看劇的人,或許由於顏值的影響,或許心中存有正義,都把目光焦距在李逍遙和趙靈兒的身上,現在回過頭來發現拜月教主這個人物絕對需要我們深思。
拜月作為劇中最大的反派,他不像那種在其它影視劇中常見的壞人,又或者說不是傳統意義的壞人,他很複雜。
他是一個因缺愛而心理扭曲的政治家、天文學家、醫學家、以及哲理學家,他的作惡行為和作惡動機不是三兩句話可以說清的。
拜月因為對現存的人類不滿,想要毀滅世界重塑一批新的完美人類,於是建立拜月教權利盛架在巫王之上,甚至後來還想抓巫後和她的女兒趙靈兒。
好在十年後的李逍遙穿越時空救走了趙靈兒,然後朝著仙靈島的反方向飛去。
不過不幸的是,李逍遙最終還是沒能成功改變歷史,趙靈兒的命運軌跡依然與之前一樣。
事後當李逍遙、唐鈺再次和拜月碰面時,拜月道出了其中的緣故。
他指著牆上的畫問李逍遙:你知道這是什麼嗎?
李逍遙回答:不屑於知道。
拜月又說:我知道你在恨,恨為什麼一切都沒能改變,十年前你想改變歷史救趙靈兒,讓我、我的兄弟,甚至讓你自己都沒辦法找到她。
李逍遙一直以為事情沒能改變是拜月在從中作梗,沒想到最終錯的是自己。
拜月解釋:是你親自把趙靈兒送往仙靈島的,雖然你是朝反方向飛的,但是你沒發現太陽一直沒有下山嗎?不覺得奇怪嗎?
李逍遙傲嬌說了一句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聽完李逍遙說的話,拜月背過身說其實我們住的大地是圓的,是一個圓形的球體,不過李逍遙依舊並不信。
拜月為什麼知道地球是圓的?因為他是一個博學的人。
劇中一共有兩個非常博學的人,一個是拜月,另一個是劉晉元。
劉晉元是京城尚書的兒子,是當朝狀元,此人英俊年輕,家世顯赫,有知識有地位有修養,是完美的化身。
他曾假裝加入拜月教,發現拜月家中擺放了數不盡的書籍,說拜月是畢世奇才。後來劉晉元假殺李逍遙,就是因為從拜月的書籍中得知劍刺中心臟附近的某個部位不會死人。
然而拜月就是這麼博學,還經常不恥下問虛心請教到劉晉元家中借書學習。
當然拜月不僅非常博學,還十分善於實踐,當初他利用自身的知識得出地球是圓的結論後,親自繞地球走了一圈才總結出了真理。
除了以上種種,拜月還是一位哲學家,在《仙劍奇俠傳》大結局時他說了一句話“什麼是愛,愛是什麼?”,不知引起了多少世人的唏噓與感嘆。
拜月之所以淪為大魔頭,原因全在一個“愛”字,他渴望愛卻不知什麼是愛。
拜月與唐鈺同是石公虎的義子,小時候與石長老的關係非常好,經常對義父說自己想要許多許多的愛,想要聽到有人說愛他,有人聽他說話,有人陪他玩。
但是石公虎聽完後卻對拜月說,男子漢就應該頂天立地,不要說沒羞沒臊的話。
後來拜月在軍營中殺了很多人,這件事導致他們父子倆之間出現了隔閡,也讓拜月慢慢向“魔頭”轉化。
但是拜月最終淪為大魔頭原因也不全在於他自己,若是當初石公虎認真開導他的結局也許會是另一種。
15歲時,拜月確實在軍營裡殺過人,但是拜月殺的人全是強搶民女的,搜刮民脂民膏的,逃避上戰場的,不管國家死活的人。
雖然這些人犯了法,會有當時的法律來懲戒,輪不到拜月動手,但是石公虎也不應該不問青紅皂白直接定義少年時的拜月是殺人不眨眼的魔頭,隨後把他帶到懸崖邊準備大義滅親。
一個聰慧太過成熟的孩子,遇到一個不太懂教育的家長,就這樣悲劇發生了。
正是因為石長老不懂得怎麼去教育拜月,也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這導致了他們父子之間的誤會越來越大,也讓拜月在偏執的路上漸走漸遠。
後來長大的拜月也對石公虎說過,如果當初我被愛惜,那麼我也會去愛惜別人,如同我自己被別人愛惜一樣。
當然這也不是說石公虎不愛拜月,其實石長老是愛自己兒子的,這一點可以從拜月中了李逍遙的“愛無限”後可以得知,他說:這些我原來也曾擁有過,得到過,只是我放棄了……
總結一下,拜月之所以最後會黑化,是因為他是天才,天才與普通人不同,這類人會自己教育自己,非常偏執,倘若做錯事沒有正確加及時的引導很容易會歪路走到底,所以大家才會說天才和瘋子只在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