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引數,只談體驗,關注導盲犬小摳,真實解讀您熟悉的數碼產品,本文閱讀預計耗時3分鐘。
智慧手機的發展,在安卓機器人一統江湖後,手機ID越來越趨於“同質化”。不過,也有部分國產廠商掙扎在創新道路上,推出過另類的機型,曾經的金立手機就是其中一員。金立在2015年主推過一部w900的翻蓋智慧機,它擁有內外雙屏,細膩做工,並且配置還不落俗套,成為當年的準旗艦。現在來看,w900的配置很普通,但造型依舊亮眼。
拆包金立w900,拿到真機,即便是二手的,成色還好,以至於在不同人的視角下,手機會呈現出兩種相反的印象。普通人看,w900是一款不可多得的精緻手機,比如說它有翻蓋設計,有內外雙屏,並且還是安卓4.4.4系統,再加上t9鍵盤,這樣巧妙且齊全的設計,很符合某些特定群體使用。尤其是拿著手機在手,15.5mm厚度和181克重量,集小巧身形和紮實手感於一體,配上黑色和金色裝飾元素,好用、實用、美觀,上手成本和後期使用相容性等方便,用一句“高階大氣上檔次”形容很貼切。
不過,對稍微有些行業資訊靈敏度的朋友而言,金立w900就成為了徹頭徹尾的“山寨貨”,因為它的顏值和設計完全是照搬了韓國三星的心繫天下系列機皇。心繫天下有內外雙屏,w900有;心繫天下外屏邊框、轉軸處有鑲金元素,w900有;心繫天下鍵盤採用大鍵符和純平設計,w900也有。以至於粗略對比之下,w900的機身比例和佈局與心繫天下同期機型高度撞臉。實際使用操作後發現,w900的做工精細度稍差,有點接近山寨版的心繫天下水準,並且機器的系統響應速度被心繫天下完虐。
雖說這款w900與心繫天下差距大,但也應該瞭解到,它的價格差距更大,也就不必苛責品質。公正體驗w900,應該是將它與同價位的國產機器比,這時候就能發現,原來w900也是難得的“旗艦機”了。要知道,在2015年同時期裡,國產陣營裡鮮有做翻蓋安卓機的,畢竟一般安卓機,一塊螢幕的機器做到一千多塊錢都是薄利多銷,還要上兩塊螢幕價格翻一倍,這種做派完全是在走鋼絲。金立的w900,給到了雙4.0螢幕,480*800解析度,主流標準,加上2050毫安時電池,500+1300萬畫素,2+16配置,怎麼看都是旗艦。
繼續來看,這款二手的w900,成色很好,使用體驗與新機器沒有差別。點亮螢幕,首先看到的是手機外屏,因為是觸控式螢幕,無按鍵,這時候的體驗與一般安卓手機一樣。點開設定,檢視功能;打電話發簡訊,多點觸控連貫。再點開相機拍照和看圖,也都流暢正常,雙指捏合放大縮小,操作自然。在到了需要使用鍵盤的場景,如文字編輯介面時,軟鍵盤自動調出,點按和滑動都沒有阻礙。點開影片觀看,豎屏和橫屏切換,都能夠正常轉換。
揭開外屏後,手機變身標準翻蓋機模式。這時候,由於個人手掌握姿的固定,實際上更習慣於鍵盤操作,等同於功能機的體驗。在鍵盤上,有主選單、返回、選擇鍵,還有標誌性的大五維導航鍵,操作邏輯清晰。使用鍵盤點按,螢幕上相應的區域會有明顯的游標。打電話發簡訊,鍵盤操作,穩定性更好,沒有誤觸的可能。即便遇到邏輯bug時,按掛機鍵返回桌面,重新選擇操作。當然,如果遇到不適合按鍵的地方,食指直接點選螢幕,也能快速定位。
由此可見,使用w900,常規操作沒問題,即便時隔多年後,它的安卓大版本號還在4.4,但該有的功能仍舊正常,唯一的區別在於響應速度。與現在的手機比,w900的軟體安裝速度、軟體相容要差很多,比如同樣的老版本qq,使用現在的手機,安裝進度只要幾十秒,但在w900上,可能要轉一兩分鐘。重點提示下,以w900為代表的4.4系統,微信都無法安裝。至於其他的主流軟體,w900即便能夠安裝上,但響應速度也是災難級的,非常卡頓,基本無法保持正常使用。
對於金立w900的初印象,很多數碼圈的人士,都認為它是人傻錢多的暴發戶才會選擇,一般人其實很難看上眼。不過,這其實是個悖論,因為如果是人傻錢多,那為什麼不選更好的三星呢,人家就差那幾千塊錢嗎?體驗上,同是國產陣營,硬體差不多的情況下,手機的體驗考驗的還是廠商對於軟體的最佳化,但這個最佳化也不會有天上地下的差距,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年花近三千塊買w900和一般千元機,其實差距不大,真正還是千元機好用,任何年代都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