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還沒醒盹兒,迷迷糊糊地去客廳吃飯,婆婆突然說昨晚她與我女兒的聊天了…
我瞬間精神抖擻,豎起耳朵認真聽了起來。我怕女兒別又說什麼惹她老人家不高興的話了。
以下是婆婆跟我學舌昨晚她和我女兒的對話:
奶奶問禾禾:“我們不在這兒的時候,都是誰做飯啊?”
禾禾說:“除了火鍋是爸爸做的,其他的飯都是媽媽做的。”
奶奶問:“那我們來了誰做飯啊?”
禾禾說:“爺爺做飯。”
奶奶問:“為什麼不讓媽媽做了?”
禾禾思慮了一會兒。
然後,認真地回答了一句:“因為媽媽又帶小麥(二寶),又要做飯,媽媽太累了…”
我瞬間要淚崩了,嘴裡含著一口白菜,差點忘了嚥下去。我使勁嚼著白菜,假裝很平靜。
好在我還是控制住沒落淚,不然在公婆面前落淚多丟人啊。
我女兒真的是太體諒我了,雖然只有四歲半,但是她什麼事兒都知道,也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爺爺說:“禾禾比咱們都強,心裡有,不服不行。”
我心裡想,看來我這幾年教育的沒有錯,這個老二還是要照老大這樣養啊,雖然辛苦,但是慢慢的才會顯露出來“效果”。
其實,孩子是父母的教育的直接體現者,與其埋怨孩子這不好,那不好,不如直接找自己身上的問題,孩子顯現出來的問題,其實就是家庭的問題,再說具體了,就是父母養育和教育的問題。
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個詞:自作自受。
常言:子不教,父之過。
說真的,現在大多數父親都很忙,拼事業。
養育孩子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媽媽的肩上。怎麼養?如何做?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這成了我們畢生都在修煉的課程。
還是那句話:教育從來都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需要我們時時學習,更新現有的知識儲備,找出最適合當下的養育方法。
即提升自己的同時,也教育好了下一代。
禾苗麥子媽媽,願所有父母在修煉的路上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