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法考的朋友說,叔本華講過一句話,除了生病,其他的痛苦都是價值觀產生的。也在想抽空去學心理課程,不是為了拯救誰,而是更好的瞭解自己,更好的引導孩子。
認知決定一切。這個社會對婚姻和感情的保障,始終有偏頗,例如,單親的,或者離異的,帶女娃和帶男娃的區別,在自我價值不高的情況,假如,沒錢,沒顏,哪個人願意接盤呢!接盤兩個字我很不喜歡,但是要正視社會的實況,韓劇裡,帶娃又窮找個富豪這種小機率事件,屬實不接地氣,少做春秋夢。
我不喜歡得到任何人的認可,更多的是認可自己。生活中,任何東西舉著手,求人家收的,人家都不會珍惜。十幾億人,非要得到誰的認可?你越咬著牙付出,希望打動別人,別人為了讓你死心,就越狠。我的識趣,姿態,是我的修養,也是我的體面。最低,在身邊要好的朋友眼裡,我把孩子照顧的僅僅有條,很有魅力,也很勇敢。每一個努力的媽媽都值得被善意對待。
我的新歡是自己,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每天對自己好一點,從內在,到賺錢,再到孩子,爸媽是我的後盾,除此之外,都不重要。人生走的每一步都算數,沒否定過任何一刻,我們都要為自己當年認知的偏差買單。我在我父母的教育裡總結,要不斷自我成長,要給孩子試錯空間,要引導而不是做決定,所以,我允許我的人生軌跡不是循規蹈矩,也懂為人生負責,農村出來的善良和純樸是刻在骨子裡的。這些正確的認知也會折射到我的孩子身上。
不喜歡抱怨,也不喜歡有受害者心理,也許應該要這樣想,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選擇的自由和權利。即便你們在一起了,依然可以選擇。就像做專案,簽了合同也可以毀約。嗯,認同對方自我意識覺醒,所以做了選擇,沒有誰可以陪我們走一輩子。就像小時候我們以為父母會陪我們一輩子,長大後我們才發現,父母只陪我們一程。生命都有終結的一天,憑什麼感情就不能有結束的那一天。別人在做第二次選擇,你也可以。你們都是獨立的。
我不排斥愛,也有期待,不過更多的是自我完善,逆的風骨風,順的悠然,先謀生再謀愛,很多痛苦的根源都在於自己想要的太多,要說解決辦法,要的少一點和提高賺錢能力。前者是情緒問題,好解決。後者是系統問題,得付出努力和有運氣。
大大方方面對生活,人格獨立是裝不出來的,愛的本身是旗鼓相當的對弈,是遇事不退縮,無事相互成就滋養的過程,提供不了價值的時候,又憑什麼讓對方遷就向下相容,在不同的緯度裡,不要拖累,不要期待誰拯救你泥濘的人生,例如你在吃著外賣看劇流著口水,他在健身房揮汗如雨,終究不是對等線。每個人的成長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也不同,個人聲音。
人生需要衝動和勇氣,大半夜睡不著,想著帶孩子去哪裡環境好的地方定居個美好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