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地平線 西之絕境》終於發售了,次世代的光照及貼圖紋理配合上60幀的穩定幀率,令無數機械生物的鱗甲、指示燈、羽毛變得更為栩栩如生,在戰鬥中,系列特色的“零件脫落系統”也更為擬真。機械大蛇、機械翼龍、機械猛獁等生物的行為和動作也變得愈發生動流暢,如此生機勃勃的“西之禁域”時常會讓人忽略它兇險的內在,沉迷在美景中無法自拔。
可是,我某位朋友痴迷的卻並非禁域中的美景……
正如某位名人所言:“世界人民在‘搞顏色’方面似乎總是能保持出乎意料的一致。”
硬要說區別,那可能就是品味的差異。正如你喜好FPS我愛RPG他整天圍著貓娘轉一樣,人們總是在型別、玩法甚至是某些細節上有些微妙的要求和偏好,但“機甲怪獸“卻大有一統天下的勢態,讓無數男人為之沉迷,這不禁令我十分疑惑。
機甲怪獸很有精神!
說起來,現代熒幕上最不缺少的,往往就是高大鋼鐵機甲的搏鬥與參天怪獸的踐踏,兩者所帶來的視覺衝擊從未令觀眾失望。著名科幻電影《環太平洋》正是憑藉著雄偉機甲與高大怪獸相互碰撞的打鬥戲,征服了無數怪獸與機甲粉絲。
如果把怪獸與機甲分開來看,人們喜愛它們的原因自然各不相同。
兇悍且極具野性的外表是人們鍾愛怪獸的主要原因,高大、威猛、帥氣,當這些詞與野獸相結合後,就誕生了一個又一個經典的怪獸形象,比如金剛,又比如哥斯拉。在戰鬥中,它們的形態有時還會根據自己的戰鬥狀態而變化,展現出別樣的“生物美感”。在《哥斯拉:怪獸之王》中,哥斯拉使用招牌技能“原子吐息”時背脊會散發出淡淡的藍光,可謂盡顯怪獸王者的霸氣。
現代怪獸電影對故事精神核心的深入挖掘,也讓怪獸們不僅僅是破壞與毀滅的象徵,美國傳奇影業與環球影業兩家公司自20世紀開始就一直深耕於怪獸題材當中,試圖賦予這些高大巨獸們神性與人性。哥斯拉可以暗喻“人類破壞環境最終自取滅亡”,金剛可以“為愛情而與全人類為敵並最終犧牲自我”。這讓怪獸們的形象變得更為豐滿生動,而非依靠原始本能行動的野獸,這也是近兩年來怪獸越發受到觀眾歡迎的另一原因。
機甲受歡迎的原因那便更為簡單了,巨大鋼鐵身軀之間的碰撞、流線式的工業造型、始終與戰爭掛鉤的敘事、各種閃著光芒,造型酷炫的武器,無一不透露著它們脫胎於工業技術且出生即戰士的拉風帥氣。即便不談“一代神作”《高達》系列,以“機器人拳擊“為主題的科幻電影《鋼甲鐵拳》,就可以全面刻畫出機甲間“拳拳打鐵”的暴力碰撞:
所以,當怪獸本身的野性與深邃核心,和堅硬高大的機甲相融合時,就變成了一幅男人無法拒絕的樣子:怪獸尖銳的金屬鱗甲相互碰撞出清脆的聲響,伴隨著電子效果的嘶吼,從嘴中噴吐出直衝天際的火柱……
此種兼具著機械美感與怪獸野性的設計就此風靡全球,在無數影視劇及電子遊戲,人們都能看到它們的影子。
近到電影《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中的機械三角龍,遠到1991年老版的《變形金剛》動畫《猛獸俠》裡的“始祖龍”,機械怪獸的身影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觀眾。巨大的體型和帶有攻擊性的牙齒、尖角,使它們天生帶有著“戰士”和“武器”的特徵,當機械的律動與野性的嘶吼相互融合時,便可營造出別樣的感官衝擊力。
也正是因此,當《哥斯拉大戰金剛》及《頭號玩家》中的“機械哥斯拉”亮相時,足引起無數怪獸迷們的狂歡。
機械恐龍們縱橫的後啟示錄世界
與電影一樣,不少電子遊戲中也有著機械怪獸的身影,在2013年發售的《生化奇兵:無限》中,那隻保護著伊麗莎白的機械大鳥“鳴禽”,就給不少玩家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響亮的吼叫、散發著紅光的雙眼,巨大柔軟的翅膀,在遊戲本身蒸汽朋克的設定下,鳴禽的身上也具有著狂放、粗糙與堅硬金屬的特質。
機械怪獸們不僅高大、威猛,還會發光,帥氣到了極點。但說到能賦予機械怪獸充足的野性,打造出它們在自然界中真實生存狀態的代表性作品,非《地平線》系列莫屬。
在第一代作品《地平線 零之曙光》中,每一隻機械怪獸都有自己的閒置、警覺與戰鬥狀態,它們的日常行為方式不同,在戰鬥中的攻擊策略也不同。形似迅猛龍的觀察者們喜歡群體狩獵,相互配合撲殺獵物,體型酷似霸王龍的閃電顎則習慣用粗壯的尾巴橫掃敵人,它背部的定向導彈可進行範圍轟炸,消滅一切威脅。
製作組們別出心裁地運用物理引擎,將機械恐龍的身體分為了多個模組,以打造出真實的“機械鱗甲脫落效果”,它們會因為埃洛伊弓箭和長矛攻擊部位的不同,而出現對應的脫落或損壞。在面對強大機械恐龍時,利用走位和翻滾創造良好的射擊角度,攻破機械恐龍的各個弱點以造成高額的傷害,也成為了戰鬥的一大樂趣源泉。
生物特徵與軍用武器相結合的機械恐龍們,與使用弓箭、長矛等原始武器的人類產生了鮮明對比,力量的不對等讓每一次戰鬥都變得更為驚心動魄,自然界弱肉強的生存食法則也在此展露無疑。
一曲機械怪獸的讚歌
雖然機械怪獸在不斷進化,但其大部分情況下依然是依靠富有視覺衝擊力的外表讓人為之狂熱。但我始終在期待著,機械怪獸題材能做出更多有趣的衍生,例如在故事核心上,討論科技發展的反思、人類濫用科技最終導致毀滅的暗喻,還有人工智慧的覺醒,以及自然界與科技發展的平衡關係等等。
或許我們也可以暢想,在未來的某一天,當地球的生態系統瀕臨崩潰之時,機械獸類們真的能夠彌補自然迴圈的缺失,擔當挽救人類文明的重要角色,人與智慧機械的和諧共處或許會掀起一波全新的思想浪潮,科技不再會是“毀滅”的代名詞,而是拯救與希望的象徵,正如《地平線》想要傳達的主題一樣:“人工智慧可以毀滅我們,同樣也能拯救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