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同名同姓的現象並不少見,畢竟中國人的基數擺在那裡。據說在舊時候的農村,如果在街上大喊一聲“狗剩”,可能會有十來個人答應,當然我們在這裡舉這個例子不過是笑言而已。新中國在第一次授勳時,軍中重名的將士們的數量就不在少數。雖然重名並不稀奇,但兩個人不但重名,還出生在同一個地方,同時被授予一樣的軍銜,甚至在晚年住進同一所養老院,這樣近乎“複製貼上”的人生履歷,就真的很少見了。
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兩個人,他們的名字都叫作方國南,都是出生在湖南平江縣,兩個人都是農民家庭出生,甚至兩家所在的村子相距都不足5公里,甚至兩人年齡差也只有2歲而已。後文為了便於區分,我們就以年齡大小稱呼他們為大方國南和小方國南。
大方國南,生於1913年。因為出身貧苦,他從小過著被壓迫、被剝削的生活,他會跑的時候已經開始幫著地主放牛,十來歲時就開始打短工補貼家用了。1928年,土地革命的浪潮席捲而來,大方國南的家鄉也燃起了革命的火種。正值青春熱血的大方國南,抱持著“不想受壓迫,就要鬥爭”的想法,參加了革命。
1930年時,17歲的大方國南加入了共產黨,他入黨的理由質樸而偉大,那就是推翻三座大山的壓迫。同年,他加入了紅軍隊伍,開啟了自己的軍事生涯。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開始,大方國南從紅軍士兵做起,陸續擔任了警衛排長、連指導員、團政委等等職務。他還參加了紅軍長征,多次參與指揮了紅軍反圍剿戰爭;抗日戰爭時期,平型關戰役、晉冀魯豫反“掃蕩”戰爭中都有著他指揮的身影;解放戰爭時,在遼瀋、平津戰役中,他多次負傷。為了新中國的成立,他可謂是勞苦功高。
小方國南生於1915年,跟大方國南的出身背景差不多,他也同樣生於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幼年喪母,他從小跟父親相依為命,很小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巧合的是小方國南也是1930年加入了紅軍隊伍,之後他的履歷與大方國南有很多相似之處,他也是先後參加了土地革命、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在這些戰爭當中,他始終初心不改,積極的抗戰在革命的第一線,將自己的精力與熱血全部奉獻給了國家和人民。
兩個方國南,因為出身和經歷相似,而且有一段時間他們倆人工作的地方還相隔不遠,因為同名還鬧過不少笑話和誤會。大家都知道,戰爭時期,因為各種原因,人員流動比較大,所以有一天一個曾與小方國南共事過的同志,聽說方國南就在附近工作,所以就找了過去,結果見面時發現,這個方國南根本就不是自己認識的人,一打聽名字和出生地都一樣,怎麼幾年不見就跟換了個人一樣呢?
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真不是同一個人。類似這樣的誤會還有很多,連他們收到的信件還經常有弄混的時候。1955年,在少將的授銜名單中出現了兩個方國南的名字,葉劍英元帥起初還以為是手下人員工作不仔細導致的,細問之下才知道是重名的緣故。兩人因為重名導致的誤會還有很多,直到有一次,有人給大方國南寄信是將他的名字錯寫成了“方國安”,於是大方國南將錯就錯,將自己的名字改掉了,才避免了重名的誤會。
而兩人緣分並不是到改名為止,更巧合的是,退休後兩位將軍還住進了同一個養老院,可謂是緣分不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