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蔡國有一個非常有名的醫生,叫扁鵲。他醫術高明,透過察言觀色就能準確地為人診病。話說有一天,他去拜見蔡桓侯,在國君身邊站立了一小會兒。他查看了國君的臉色,然後語重心長地說:“大王您生病了,現在在面板表層,需要儘快醫治,不然將會加重。”蔡桓侯很是納悶:“我好好的,怎麼會有病?大概醫生都喜歡醫治沒病的人,藉以顯示他們醫術高超吧。”於是他回絕了扁鵲道:“我沒有病。”扁鵲只好怏怏地走了。
十天過去了,扁鵲又去拜見蔡桓侯,見到國君後,注視了很久。然後又說:“大王您的病已經深入到面板和肌肉之間了,就讓微臣給您診治吧,要不然還會繼續加重的。”蔡桓侯聽了,不由的生氣了:“這扁鵲怎麼總想我有病呢?就算你是名醫,也不至於拿沒病的人來說事兒吧。”這次他理都沒理扁鵲,扁鵲無奈,只好離開了。
又過了十天,扁鵲再次拜見蔡桓侯,與國君說話的時候,他再次觀察了國君的氣色神態,然後很擔心很急切地對他說:“大王,您的病現在已經蔓延到腸胃了,急需診治,耽誤了醫療治療的最佳時間,還會繼續加重的!”桓侯這次非常生氣,他鐵青著臉,用眼睛狠狠地瞪了瞪扁鵲,差點就下逐客令了。看到這種情況,扁鵲知道再說什麼也沒用了,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惴惴不安地離開了。
日子過得真快,十天又過去了。到了拜見蔡桓侯的日子,扁鵲卻沒有出現。有一次在路上遠遠地看見蔡桓侯了,扁鵲扭頭便走掉了。蔡桓侯有點氣憤了,他覺得很奇怪:“這扁鵲平時見我,總是嘮叨個沒完,今天是怎麼回事呢?”於是他特地派人去問個究竟。
扁鵲對來人說:“人的病要是在面板表層用熱水敷燙便能祛除;要是到了皮肉之間,針灸也是可以治好的;到了腸胃對症下藥,也能藥到病除;可是一旦深入到骨髓裡,那隻能是聽天由命,無藥可救了。現在大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我也是無可奈何啊!”
過了五天,蔡桓侯渾身疼痛,臥床不起,苦不堪言,叫人去找扁鵲,而扁鵲早已逃到秦國去了,不聽醫生規勸的蔡桓侯很快便病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於疾病以及其他不好的毛病,要防微杜漸,及早解決問題。對於別人的好言規勸也要從諫如流,不能一貫頑固執拗。如果等到病入膏肓或釀成大禍,那就無法挽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