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刺激消費和投資,唯有繞過中間商,提升普通人的購買力

刺激消費和投資,唯有繞過中間商,提升普通人的購買力。

今年清明節,國內旅遊人數只有7541.9萬人次,和去年相比,減少了26.2%,和2019年相比,只有2019年的68%。而且從消費金額上來看,就更慘了。今年清明節大家消費了187.8億元,同比去年下降了30.9%,和2019年相比,就只有39.2%了,腰斬都不止。

大家想想,2019年之後到現在,國內物價上漲了多少,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兩年漲過幾輪了,結果消費金額卻只有39.2%,

58同城釋出的《2021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報告》統計2021年畢業生的就業率只有34%,疊加2020年疫情年畢業生的就業率也很不理想,2022年估計就業形勢並不會比2021年好。

為什麼這幾年就業形勢不好呢?跟疫情有關係但也不完全是,在疫情發生之前的2018-2019年,也就是中美貿易戰開始那個時間點後,中國的經濟就有了明顯的減速跡象,很多中小企業已經很艱難了,那時的社保徵收轉到稅務系統,本來要嚴格同步社保和個稅基數的,後來因為中小企業的困難,並沒有嚴格同步,但即使如此,社保徵收也比以前嚴格了一些,很多中小企業本來就幾個點的利潤,這樣下來基本上就在盈虧平衡線下了,要撐不下去了。

主要原因應該是中美貿易戰疊加國內人力成本上升導致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外遷。

就業差,只是經濟形勢的一個反應和結果。

2021年,全國全年GDP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

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比2019年增長(以下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同比名義增速)14.3%,兩年平均增長6.9%,扣除價格因素,兩年平均實際增長5.1%。

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100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3.6%,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12.6%;比2019年增長11.8%,兩年平均增長5.7%,扣除價格因素,兩年平均實際增長4.0%。

粗看數字,好像還過得去,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兩年平均增長都在5.1,雖然比以前的6以上低了一個點,但因為疫情的擾動,5.1也是說得過去的。

這裡的問題是按月和按季度的增長趨勢。

但是按季度GDP增長,上半年受疫情擾動,增速較高,下半年逐步回落到4%。

2021年12月,月社會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7%,為全年最低增幅,8月探底回升後又步入下滑通道,消費仍然萎靡,如果再剔除通貨膨脹因素(12月CPI為1.5%),消費幾乎沒有增長

2021年12月,月房地產投資同比大幅下滑13.9%,連續4個月下滑。月住宅銷售面積同比大幅下滑19.4%,連續6個月下滑。月住宅銷售金額同比大幅下滑19.6%,連續6個月下滑。

通常認為我國經濟靠三駕馬車:投資、消費,進出口。

投資重頭戲房地產,已經陷入兩位數的負增長半年多,消費已經有半年接近0增長。這兩年的經濟增長主要靠進出口拉動,這源於我們的抗議策略下基本維持了正常的生產秩序,很多正在外流的訂單都回到了國內。但這種強心針大機率是暫時的。

普遍認為,這個進出口增速,在國外疫情穩定之後,是不可持續的。實際上,在疫情之前,中國的進出口就已經開始承壓。一個是美國的關稅制裁,另一個是國內勞動力成本提升導致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外遷。這兩點,看起來在疫情後也不會徹底扭轉。

隨著中國的發展,美國從精英到藍領階層,對中國的敵意普遍增加。你可以說跟特朗普的執行和汙名化敵視中國有關係,但沒有特朗普會有其他普。你看,就算對手拜登上臺,也不能大幅扭轉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政策,就是明證。

更重要的是要記住,遠在拜登特朗普之前,針對中國的高科技禁運和制裁就一直存在,從沒放鬆過,這不會因為美國的政黨輪替而改變。

所以,中美經貿關係的緩和,現在看不到跡象,而且即使大膽設想,緩和的空間也非常有限。

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在全球發展中逐漸成為領頭羊後,中美之間競爭肯定是主旋律。

而比中美經貿關係,對中國經濟影響更大更深遠的,則是國內勞動力成本提升導致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外遷。這個趨勢,是市場經濟發展的自然規律,必然會出現,中國曾經的崛起,也是因為這個規律,西方國家把勞動密集型產業遷往中國。

這個趨勢,只能用高階製造、高科技、創新力來彌補。

很多人說美國製造業空心化。美國只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空心化,美國的製造業仍然很強,飛機發動機、航母、隱身飛機、光刻機核心部件等,美國仍然最強。況且,美國用用高階製造、高科技、創新力上的優勢,完全彌補了勞動密集型產業外遷的損失。

這對美國並不是什麼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可能支撐美國普通民眾生活水平,就連日本德國這樣人均GDP比美國低三分之一的製造業強國,勞動密集型產業也無法支撐起國民收入,都外遷了,國內主要是高階製造產業。

為了應對勞動密集型產業外遷,中國開始了勞動密集型產業內遷,但是進度稍慢,而且有天然的劣勢:中部和西部離港口太遠了。加大中西部技術設施建設,開發中歐班列,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但是與港口海運比還是有成本上的劣勢。但是這條路肯定要走,這是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而中國的產業升級,就是為了從根本上應對勞動密集型產業外遷,走日本德國的工業化道路,甚至期待有朝一日趕上美國的高階製造、高科技、創新力。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國民收入才能繼續提升。當然,這不僅僅是個經濟問題。就像奧巴馬說的,如果中國人都過上美國人的生活,對世界是個災難。中國人過上更好的生活,是很多發達國家不願意看到的,加上人種、文化、制度、地緣上的原因,西方國家和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會時不時敲打中國。

產業升級,我們早有認識,近幾年也開始了行動,但過程比我們原來以及的要長,難度也要大,可能不是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就能見到明顯成效的。

產業升級是我們的中長期策略的話,我們的短期發展現在遇到了問題,短期問題不解決,中長期策略就成了無源之水,那就沒指望了。產業升級面臨的困難就不說了,華為中興、光刻機進口的事兒大家都看在眼裡。

首先說投資,房地產大家認識地已經很到位了,從國家到普通人,都知道房地產的刺激,短期不一定有效,長期肯定有害。實際上,在實體經濟持續困難的時候,房地產再怎麼刺激,效果也是有限的,飲鴆止渴都算不上。何況我們現如今產業升級碰到的很多困難,都指向了前二十年房地產的過度發展和泡沫化,再走回頭路肯定是得不償失的。“住房不炒”是我們反思後的國策,這能輕易推翻?

而除掉房地產之外的大基建,除了新能源之外,傳統基建已經有些過剩了,繼續超前投入的空間不大。我們的基礎設施已經基本匹配經濟發展,當然基礎設施還需要繼續完善,但在現在每年的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已經很大的情況下,再加大的空間已經不大了。

而且,不管是房地產還是傳統基建,刺激之後的效率是很低的。房地產我們知道了,只是財富轉移,而且只能在國內自己人收割自己人,它把全國買房人的財富轉移到了政府、房地產公司、放貸金融機構和部分房地產中高層人員手裡,可能有些年頭水泥鋼鐵公司能喝口湯。這叫財富吸虹效應,既不利於共同富裕,也不利於產業升級。現在機構都在預期房地產困境反轉,實際很可能是,有反彈,沒反轉。現在是居民收入預期變差和可以動用的資金枯竭,即使和以前同樣的寬鬆購房政策,放在現在,也沒有以前一樣的效果了,時過境遷。

基建也是類似的道理,基礎設施能力夠用或者飽和之後,新建的基礎設施對經濟的額外帶動幾乎為0。所有的投資轉化為建築公司、水泥鋼鐵公司的利潤和部分農民工的短期收入,這都是不可持續的,這個資金的流動路徑很短,大部分都化為公路鐵路資產,不會繼續在經濟體內產生流動。

所以傳統的投資大頭,房地產和基建投資,效率低,加碼空間小。而新能源投資,確實有加碼空間,但總量有限,效果也有限。畢竟前兩年,包括歐洲,新能源步子邁大了,也眼見扯著蛋了。我們也是剛總結了,傳統能源還是要穩定,新能源加碼。但是新能源畢竟總量有限,無法跟房地產和大基建相比,即使加碼,增量也有限,而且和基建類似,資金流動路徑短,對經濟帶動的效率並不很高。

進出口前面簡單說過了,疫情期間,幾乎是中國生產供應全球,但是隨著疫情在2022年大機率結束,各國都會恢復生產,進出口增速降到個位數是大機率的。實際上,2019年中國的進出口已經下降到3.4%,在疫情效應褪去之後,5%以上的進出口增速已經很難了。負的也不是沒有可能,2015、2016的進出口增速就是負的,2015年是-7,2016年是-0.9。

現在看來,投資、進出口保持不下滑的壓力都是存在的,而消費增長已經近乎停滯。

在這樣的前景下,就業自然不振。

應屆生還是政策力保的群體,就業率都不到40%。實際上最困難的群體是非應屆生。應屆生每年國家都會在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裡預留招聘指標,相當於有一定的兜底。而非應屆生是沒有這個待遇的,而且不少行業面臨35歲40歲就業環境急劇惡化的問題。

以前兩個高薪行業,房地產和網際網路,房地產直接趴下了,恆大都這麼困難,中小房企倒閉的不少,活著的裁員也厲害;網際網路雖然不如房地產那麼悲慘,但是人員擴張大幅縮水,裁員與招聘兩相抵消,就業規模可能開始縮水。

教培行業,在疫情之前和疫情之初的2020年,吸納了數百萬的應屆生和年輕人就業,現在行業基本取締,雖有少數合規運營和部分灰色運營,總體就業人數腰斬是不止的。

確實有些行業利潤還不錯,但是大部分都是漲價帶來的利潤,銷售量並沒有大幅增加,人員吸納規模也沒有大幅提升。

勞動密集型產業這兩年部分迴流,也吸納了部分普通工人,疫情後,這部分產業能否發展甚至維持,變數很大。

公務員事業單位國資企業對應屆生進行了一定的就業託底,但整體就業依然不樂觀。

不僅是應屆生就業不振,疫情下,就業規模最大的服務業,同樣難言樂觀,消費自然難有起色。

這樣,投資、出口、消費,增長看起來都比較難,投資、出口甚至存在下滑的風險。

那麼說得這麼困難,就沒辦法了沒希望了?

但是都是以前用過的方法,效果從現在看已經幾乎沒什麼效果了。

這幾年有很多措施,減輕企業壓力,但是基本落不到小微企業和普通民眾頭上,可以見到的是,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經營形勢很不樂觀。

可能有人說,你看上市公司的財報預告,業績預增的比業績預減的還是要多啊,幾乎多兩倍呢,這說明經濟還不錯,大部分公司盈利是增加的啊。

這個邏輯是明顯不通的。上市公司幾乎集中了中國最優秀的公司,包括國資和私企,幾乎包含了中國百分之九十以上最優競爭力最有盈利能力的公司,而且總數不到5000家。這不能代表大部分企業大部分經濟活動大部分就業。

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7092.1億元,比上年增長34.3%,比2019年增長39.8%,兩年平均增長18.2%。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27.9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9.4%。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6%,增速較2020年加快6.8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6.1%。

這幾個數字都大幅高於GDP增速,那隻能說明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各項增長指標大幅落後於GDP。

上市公司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都是中國最優質的的公司,很多甚至是具有壟斷地位的公司,它們的高於GDP增速的高增長,恰好說明了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極端困難。

當然,雖然沒有公開報道的詳細數字,大家也都基本認可了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當前的困難局面。

可以說,能用的方法幾乎已經都用過了,但是效果並不好,而接下來可以預計的形勢更困難。

這就是部分人的焦慮所在。

而真正能啟用中國經濟的方法是:直接給個人發錢。

不是傳統的印錢,貨幣寬鬆,那有太多中間商。發錢這個事兒,在中國好像是禁區,幾乎沒有媒體和經濟界人士認真談論這個問題,好像是怕別人覺得自己不懂基本的經濟規律,也好像是怕別人說自己支援搞大鍋飯似的。

但是,不同的地方政府,在促消費的政策下,還是推出了多輪相對比較接近發錢的政策:消費券。主要是外賣消費券,主要在外賣平臺發放,但是金額和方式離我發錢還是有本質區別。

發錢並不是沒有先例,而且不是個例。先說新加坡吧,公交券發過了,但也發過最多700新元(合3000元人民幣)每月持續三月的現金。歐洲日本泰國墨西哥也發過一些。

加拿大。每個月發2000加元(合10000人民幣),月收入不足4000加元的自動獲得領取資格,持續半年。預計需要花費1220億加元(相當於1.22萬億人民幣)。

加拿大一年的GDP只有1.64萬億美元(合10萬億人民幣),財政收入不到4000億美元5000億加元。

當然,發錢最著名最豪的還得數美國。直接發到個人賬戶的錢,發了四五輪,合計7萬億美元以上,相當於每人發了差不多2萬美元(合13萬人民幣),差不多相當於普通美國人半年的收入。

7萬億美元相當於GDP的33%,相當於美國一年財政預算的2倍還多。

國內的主流觀點是,中國不能發錢,發錢會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這樣經濟就失控了。而美國之所以不會嚴重通貨膨脹,是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可以隨便印錢,在全世界買東西。

可是,發錢的不只是美國,加拿大也發,沒看見加拿大物價飛漲啊。而且我國的香港政府也發,2020年一人發了一萬港元,2021年一人發了5000港元,香港也沒見嚴重的通貨膨脹。

所以,發錢與通貨膨脹之間必然沒有絕對的關係。

美國現在之所以通貨膨脹較高,跟發錢也未必有太大的關係,就算沒有發錢,一個現在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中國商品基本上都是價效比很高的日常生活用品,利潤不高,收了關稅還得從中國買,相當於是美國消費者支付了關稅)推高了物價,另一個是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推高了大宗商品和資源品的價格,並傳導到消費品,就這兩個因素,美國也必然會有通貨膨脹。

什麼情況會通貨膨脹?就是錢不值錢,同樣的東西更貴了。那就是商品是恆定的,而拿來購買這些商品的貨幣大幅增加了,才會通貨膨脹,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比如房子,房子每年就造出那麼多,或者說地段好的房子就那麼多,但是越來越多的人進來拿著越來越多的錢,買這些房子,那麼房子就相對稀缺了,錢就相應過剩了,房子就漲價了。

而現在的問題是商品供應是充足而且可以提升的,很多工廠開工率並不足或者價格不能保持合理的利潤率,而錢卻是不足的--有效需求對應的錢不足,最後體現為消費乏力。

2021年消費能穩定,高檔消費品和奢侈品功不可沒,豪華車、豪華手錶銷量都是大增的,部分抵消了普通消費品的消費不足。但是富人群體對消費和製造業的帶動十分有限。

經濟增速下降,就業形勢不好,中小小微企業對應的中下層民眾消費能力不足,商品需求減少,工廠開工和中間流通環節包括終端商超都承壓,可能裁員或倒閉,進一步拖累經濟增速,這是個惡性迴圈。

這個迴圈打破,必須要有大的外力介入。前幾十年,外資投資建廠,民眾收入增加,購買力增強,更多的工廠拔地而起,就是個良性迴圈。而最近幾年,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部分企業外遷,中美經貿關係惡化,產業升級尚未明顯見效,疊加疫情影響,形成了如今這個不良迴圈的局面。

這次要打破,必須要有大的外力了。靠外資大幅加碼是不可能了,國內的貨幣財政消費政策,也只能是隔靴搔癢了。

唯一有可能的就是:直接給個人發錢。

發錢當然要印錢,但不僅僅是印錢。而且不管那個國家地區印錢,都不是無緣之木,憑空產生的,要麼是政府財政盈餘,要麼是增加財政赤字,雖然不是政府對外直接舉債,這個錢還是記在政府的帳上的,有盈餘的花盈餘,沒盈餘的增加財政赤字。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財政赤字也不能隨便增加啊。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歐盟一般將3%作為衡量財政風險的警戒線,我國也基本上按照這一衡量標準,將赤字率長期都控制在3%。

但實際上,財政赤字沒有標準答案,實踐才是檢驗的唯一標準。

2021年,全球赤字赤字最嚴重的莫過於美國,全球佔比近40%,美國財政赤字或高達3.4萬億美元,佔GDP的15%。美國崩潰了沒有?麼有。美國2021年GDP增5.7%,創34年來最高值。這可能有疫情導致的2020年低基數的影響,實際兩年平均增長率1%,好嗎?不是那麼好,差嗎?也不是那麼差。考慮到美國的GDP高基數和防疫初期特朗普的神操作,這個增速肯定不算差了。

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日本2021年,日本財政赤字與GDP之比為9.4%,而歐元區這一數字為6.7%。

2021年,印度本財年的財政赤字佔GDP的比例將升至12.7%。

中國財政赤字2021年大約是3.1%,我們達到了大部分歐盟國家都沒有達到的標準,長期將財政赤字控制在3%以內。

所以從每年的財政赤字看,中國遠低於主要經濟體。

截至2020年末中國政府債務餘額與GDP比重為66.8%。

2020年,政府負債與GDP比率,日本是266%,新加坡是131%,美國119.9%,歐元區98.5%,印度85.3%,新興市場64.6%,發達國家116.1%。

可以說我們的政府債務餘額與GDP比重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如果說西方大國我國的某地區都能發錢,效果還不錯,那我們為什麼不能發呢?而且即使按照經典的經濟理論,我們國家的赤字和債務餘額都還有很大空間。

其實這就是凱恩斯主義的精髓啊,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透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即擴大政府開支,實行赤字財政,刺激經濟,維持繁榮。

但是發錢才是最極致的凱恩斯主義。政府開支能帶起來部分產業,但不能帶起很多不與政府採購有太大關係的產業,另一個是政府財務效率的不足也制約著投入資金的使用效率。

最高效最具市場經濟的刺激方式,就是發錢,把錢直接發給最終普通消費者,由他們來決定消費什麼購買什麼,市場跟隨者普通消費者的需求轉動起來。這個效率比計劃色彩濃厚、容易產生腐敗的政府開支,更具自由市場經濟色彩,也更高效,對經濟的帶動也更有效。

這叫繞過中間商,增加消費能力,激活了消費能力,終端消費、製造業、投資,還有就業,自然都能帶動起來。具體的發放方式,也應該簡單化,甚至可以採取一刀切。比如全民每人每年發3萬,連發五年。只要是中國公民,不管男女老幼,都發。

不用太計較誰有錢可以少發,誰更需要多發,本身就是為了刺激經濟,制定任何標準都會有博弈和成本,沒必要,一刀切就可以。實在想節約一部分資金,也可以考慮最簡單的標準,個人合計資產餘額,就是銀行存款和證券市場市值,不超過1000萬的,都發。太複雜的標準沒必要,再低的門檻也沒必要。你要說有1000萬的人,不在乎也不需要這15萬,那可真不一定。1000萬以內資產的人,多15萬,還是能增加他的購買力的,有很大機率他會比原計劃增加15萬的消費,還是能提升消費,這就可以了。只是可能說,資產多的人幸福感要低於資產低的人,這不是問題。

有人說,這樣做的結果和代價想過沒有?會很嚴重的。

嗯,我估計1000萬以上資產的數量不會那麼多,四捨五入還有14億人需要發。那麼一年是42萬億,五年是210萬億,每年的財政赤字會變成40%,五年後政府債務餘額與GDP比重可能為230%,考慮到日本現在已經是266%,五年後大機率是超過280%的,因此我們將成為全球債務GDP比率最高的兩個國家之一,但還是低於日本三四十個點。

至少債務比率低於日本,我們的GDP增速大機率還是超過日本,債務利息日本都可以,我們自然也沒問題。

實際上,美國有26萬億美元的顯性GDP,但還有120萬億美元的的隱性債務,如社會保障、醫療保險、退伍軍人福利、國債債務、抵押貸款擔保、教育貸款擔保等。

德國債務大家都認為低,是不將其銀行擔保(1.5萬億歐元)、KfW債務(1.2萬億,Covid19後預算的2.3萬億)和破產銀行(7000億)作為其明確債務義務的一部分。

鑑於美國2021年GDP增5.7%,202年之後預計增速也可能高於2%,而我國最新月度gdp增速已經到4,如果維持這個局面,我們的GDP可能永遠趕不上美國了。那麼隨之而來的,軍事發展、經濟全球擴張、發展高階製造高科技提升創新力,可能都沒有時間沒有機會沒有空間來實施。

如果每年42萬億的消費刺激,在價格監督和生產潛力還很大商品供應潛力很大的作用下,通貨膨脹完全可以控制在低於美國6%的水平,那麼42萬億的消費刺激,可能不能形成42萬億的GDP,但是20萬億是沒什麼問題的,3萬億美元,那麼在三年內,名義GDP就將追上美國。

消費佔國內GDP的比重將大幅提升,消費繁榮,投資和就業自然不會差,國產替代和高階製造就有了基本盤市場,高科技和創新力才有條件提升。

按現有的發展路徑,可以預料今後的發展很艱難,而且很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那麼必須不落俗套,走特殊的手段方法,方能成就GDP和綜合實力超越美國這個前所未有的偉業。

那麼有人說了,如果就發錢這麼簡單的事兒,你日本能用,中國也用也有效,那為什麼別的國家不用,別的國家更大膽得用,是不是也能超過日本中國美國呢?就你美國日本中國聰明,別的國家都是傻的嗎?

當然並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實施這樣的策略。日本之所以能長期赤字債務高企,是因為他的國債絕大部分都由國內民眾消化,國內民眾在上世紀經濟高速發展期間積累了大量財富,在國外也有大量的投資和實業,公司和個人有實力購買大量的國債,政府的債務利息也是支付給了國內民眾,所以債務比率雖然高,但是沒有債務危機。

美國不用說了,貨幣全球流通通用,美國的國內財富冠絕全球,有能力承擔絕大部分國內債務,這一點和日本很像,再加上強大的高科技和創新力,所以債務危機也不存在。

中國雖然在個人財富和海外投資上海比不上美國,可能對日本也還沒有優勢,但也是全球最接近美國和日本的國家了,重要的是,人民幣雖然還不是全球主要儲備貨幣,但基於中國全球領先的貿易規模和龐大的工業製造業實力,中國的貨幣在全球還是能通行的,中國的財富也有一定基礎,而且儲蓄也還可以(2021年235萬億),壓住房地產和P2P後,國內民眾和企業是能夠承接住絕大部分國債的,而且國債利息通常是不低於銀行存款的,這些儲蓄有了去處,也有了收益。

所以,從債務資金來源、商品來源來說,真正具備大規模發錢刺激經濟條件的經濟體並不多,大概只有中美日德。而美日早就走在這條路上了,德國不願意或者沒必要,而我們要想實現百年大變局也可以稍微大膽一點。

歡迎轉發點贊評論,歡迎打賞私信鼓勵。

$貴州茅臺(SH600519)$ $比亞迪(SZ002594)$ $伊利股份(SH600887)$

分類: 星座
時間: 2022-04-10

相關文章

(周運)瑪法達 2021年9月16日至9月22日十二星座運勢

(周運)瑪法達 2021年9月16日至9月22日十二星座運勢
秋高氣爽 千里嬋娟 斗轉星移.歡慶中秋,時序即將轉進秋分時節的本週,「處女座之月」即將邁入尾聲,大環境星象基調在歲星.水星與金星時而和諧共舞,時而駐足對峙的流轉中,處女座之月調性的平淡順遂.天倫之樂. ...

生肖猴2021年運勢

生肖猴2021年運勢
運程綜述 踏入2021辛丑年,屬猴人與太歲既無衝也無合,一年運勢較為平穩,加上有一組吉星拱照,整體發展可算是穩步上揚.只是牛年過後的虎年屬犯太歲年份,屆時運勢將易受衝擊轉盛為衰,建議屬猴人於最後一季作 ...

梅德韋傑夫打破“三巨頭”壟斷,讓總統祝賀“總理”

梅德韋傑夫打破“三巨頭”壟斷,讓總統祝賀“總理”
美網決賽中,25歲的2號種子選手丹尼爾·梅德韋傑夫以3比0擊敗世界排名第一的德約科維奇,終結了後者的大滿貫27連勝和"年度全滿貫"美夢.首位"95後"男單大滿貫 ...

7位“跳樓身亡”的明星,一個比一個淒涼,最大47歲,最小28歲

7位“跳樓身亡”的明星,一個比一個淒涼,最大47歲,最小28歲
在娛樂圈明星光鮮亮麗,享受著光環和掌聲, 但背後卻往往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辛苦, 加上鏡頭和輿論的放大,他們的喜怒哀樂無處遁藏, 有不少明星不堪壓力而自殺,也有人為情所困. 下面來盤點一下跳樓自殺的明 ...

屬牛2021年的運勢

屬牛2021年的運勢
運程綜述 屬牛人在2020年合太歲,來到2021年屬於本命年值太歲,可以說這兩年經歷變化頗多,尤其是辛丑牛年.俗話說"太歲當頭坐,無喜必有禍",屬牛人在2021年註定運勢多變,要懂 ...

生肖兔2021年運勢

生肖兔2021年運勢
運程綜述 屬兔人進入2021年,與太歲並無相合相沖,加上全年無吉星關照,屬於運勢平淡的一年,凡事不宜抱太大希望.牛年屬兔人無吉星關照,反之有許多兇星入命,難獲貴人助力的同時,凡事還要親力親為,時刻提防 ...

生肖虎2021年運勢

生肖虎2021年運勢
運程綜述 進入2021年,屬虎人與太歲並無相沖相合,加上得到諸多吉星助力,整體運勢暢旺.只是要注意的是,過完牛年就迎來屬虎人的本命年,運勢註定不會太穩定.要想本命年輕鬆一些,建議屬虎人於牛年年底做好準 ...

水晶對應星象令水逆退散水逆

水晶對應星象令水逆退散水逆
2021年水星逆行時間表 第1次水逆日期:1月30日至2月20日,落在水瓶座上: 第2次水逆日期:5月29日至6月22日,落在雙子座上: 第3次水逆日期:9月27日至10月18日,落在天秤座上. 水逆 ...

柯羽一週星座運勢0920-0926理智創新是出路 強迫禁錮是死路

柯羽一週星座運勢0920-0926理智創新是出路 強迫禁錮是死路
參考太陽加上升星座,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取捨資訊. 白羊座:本週要注意婚戀關係中的矛盾與爭吵,以及引發的財務方面的問題與爭執,要照顧對方的感受,把握平衡,不然會給自我發展帶來巨大壓力.社交人脈資源環境中有 ...

生肖雞2021年運勢

生肖雞2021年運勢
運程綜述 在12生肖中,由於"巳酉醜"屬"三合生肖",生肖雞與生肖牛命理三合,關係友好,新一年的運勢會較為順遂,若牛年能與屬蛇人開展合作,可望擦出火花,更可事半 ...

生肖鼠2021年運勢

生肖鼠2021年運勢
運程綜述 經歷去年本命年值太歲後,進入2021年,屬鼠人迎來"合太歲"的年份,不過整體運勢仍有起伏.如果去年曾有結婚.添丁或置業沖喜的,這一年運勢將呈現出平穩的趨勢,已婚者有機會延 ...

周運|女巫店12星座周運勢:1011~1017

周運|女巫店12星座周運勢:1011~1017
10月11日,土星恢復順行,生活逐漸迴歸正軌,壓力減輕,迎來突破瓶頸的機會,宜做長期規劃:10月14日,金星六合土星,鞏固感情與合作的好時機,情侶忠誠度大考驗:10月15日,太陽拱木星,行事風格樂觀積 ...

江珊,就這樣錯過了靳東,午夜夢迴時她是否後悔過?

江珊,就這樣錯過了靳東,午夜夢迴時她是否後悔過?
文 | 小栗子 編輯 | 嘈坊 2002年,江珊與楊志剛合作電視劇<完美夏天>,其中有一個鏡頭,需要楊志剛從後面抱住江珊. 楊志剛從後面走過去,還沒開口,就聽見江珊說: "弟呀, ...

三看《駱駝祥子》:才頓悟老實人祥子,比壞人更可怕

三看《駱駝祥子》:才頓悟老實人祥子,比壞人更可怕
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讓許多人看到了一個勤勞.能吃苦的老實人,一步步被命運拋棄,墮落.在那個年代,生活在底層的人,好像沒有任何出路. 可事情真的是這樣嗎?我看了3遍駱駝祥子,才知道祥子走 ...

《新聞聯播》主播康輝:母親帶著遺憾離世,他和妻子含淚彌補

《新聞聯播》主播康輝:母親帶著遺憾離世,他和妻子含淚彌補
點選關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動您! 康輝 康輝是央視<新聞聯播>的資深主播,是家喻戶曉的"國臉".與小師妹劉雅潔結婚後,他們選擇做丁克夫妻.康輝是家裡唯一的兒子,父親因 ...

國乒的長盛不衰,與他是分不開的,昔日國乒元勳李富榮的精彩人生

國乒的長盛不衰,與他是分不開的,昔日國乒元勳李富榮的精彩人生
今天為大家帶來--國乒時代的開創者,李富榮. 1952年,國家提出了"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號召.從此,年輕的新中國掀起了一股群眾體育熱潮.在當時的物質條件下,不需要太多財 ...

最牛服務員楊麗娟:小學學歷,17歲進海底撈,40歲身價過30億

最牛服務員楊麗娟:小學學歷,17歲進海底撈,40歲身價過30億
她十幾歲輟學打工為家裡還債,小小服務員卻幹出了大名堂:良馬遇上好伯樂,跟著好大哥幹出了一番大事業:幾十年兢兢業業,不僅還清債務,身價直接飆升到30億. 這個農村小女孩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 本期 ...

蘇珊米勒十二星座本週星座運勢(9.20-9.26)

蘇珊米勒十二星座本週星座運勢(9.20-9.26)
白羊座 現在也許是一個清理你的情緒壁櫥的好時機,讓你擺脫恐懼.偏執或其他可能阻礙你的事情.明天,滿月將使地表下的一切都變得豐滿,這對你來說可能是一個多愁善感的時刻.這一週可能會以你.親密伴侶和朋友之間 ...

蘇珊米勒一週運勢9.20-9.26

蘇珊米勒一週運勢9.20-9.26
白羊座 現在也許是一個清理你的情緒壁櫥的好時機,讓你擺脫恐懼.偏執或其他可能阻礙你的事情.明天,滿月將使地表下的一切都變得豐滿,這對你來說可能是一個多愁善感的時刻.這一週可能會以你.親密伴侶和朋友之間 ...

清華女博士後拒絕企業聘請,紮根農村種地11年,年入800萬美元

清華女博士後拒絕企業聘請,紮根農村種地11年,年入800萬美元
先畢業於河北農業大學,後進入中國人民大學進行碩博連讀,隨後又到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攻讀博士後.21世紀初期,不到30歲的石嫣就已經有了如此優秀的履歷. 在改革開放近三十年的這段時間,中國農業有了 ...